在特定天氣條件下,大量帶有水分子的氣體向上.流動,水分子之間碰撞摩擦后帶上電荷,有些帶正電荷,有些帶負電荷,這樣云層之間就形成了電場。當電場達到一定強度,就會放電,產生強烈的光和熱,空氣極力膨脹流動,“于是我們看見閃電,聽到打雷的轟鳴聲?!?
早期建筑物由于沒有全.面的防雷體系,一旦某個部分被雷電擊中,易造成構筑物損壞、局部垮塌或引發火災?!斑@是由于雷擊會產生瞬態電涌效應、熱效應、機械效應,造成瞬態過電壓擊壞用電設備,產生高熱和機械力?!?/div>
綿綿細雨,可今年卻不是了。隔三差五的下雨,而且一下,云南溫度就急劇下降。秋天硬是過出了冬天的感覺。而下雨影響道路、及出行等等諸多不便。且雨一大起來。時常會有雷電出沒。那一些高樓上有著避雷針,而這些避雷針,正是人們對于雷電天氣抗橫的底氣。但避雷針其實還有一個名稱,叫引雷針。那既然叫做引雷針了。那雷電劈在引雷針上,這不是把雷引到建筑物上嗎?那為何雷電擊中的建筑物中的人們為什么會沒有影響呢?
關于避雷針,引雷之后去了哪里?

雷電威力大,注意防范
雷電是如何產生的?關于這個問題,目前沒有統一解釋。沈育祥介紹,主流觀點認為,在特定天氣條件下,大量帶有水分子的氣體向上.流動,水分子之間碰撞摩擦后帶上電荷,有些帶正電荷,有些帶負電荷,這樣云層之間就形成了電場。當電場達到一定強度,就會放電,產生強烈的光和熱,空氣晃極力膨脹流動,“于是我們看見閃電,聽到打雷的轟鳴聲?!?/span>
早期建筑物由于沒有全.面的防雷體系,一旦某個部分被雷電擊中,易造成構筑物損壞、局部垮塌或引發火災?!斑@是由于雷擊會產生瞬態電涌效應、熱效應、機械效應,造成瞬態過電壓擊壞用電設備,產生高熱和機械力。
若電力設施遭受雷擊,可能引發區域停電事故;重要通信線路遭受雷擊,則會帶來通信中斷。一個典型案例是,21世紀初美國俄亥俄州因架空線遭受雷擊,造成北美大停電事故,殃及美國北部和加拿大南部。
避雷針其實是“引雷針”
我們熟悉的避雷針又稱“接閃桿”,是一種常用避雷裝置,它并非“單兵作戰”,背后還有一系列“小伙伴”——建筑物防雷裝置包括屋面的接閃裝置(由避雷針、接閃帶和接閃網組成)、引下線(利用建筑物垂直支柱中的鋼筋或鋼結構件組成)、接地裝置(建筑物基礎)。
當高樓上空出現帶電云層時,避雷針被感應上電荷,與帶電云層形成了一個電容很小的電容器。但避雷針針頭很尖,能聚集大量電荷,導致避雷針與云層之間的空氣易被擊穿,成為導體。隨即云層上的電荷經由接閃裝置和引下線,流經建筑物基礎,散落到周邊大地,不對建筑構成威脅。
“避雷針其實是‘引雷針’?!?沈育祥打趣道,“可以理解為,閃電會主動‘找’地面上較高的建筑來釋放能量,所以高層建筑的避雷針是用來主動引雷的,希望雷打到自己身上,來保護下面建筑的安全?!辈粌H如此,高層建筑“主動接閃”,也在客觀上保護了周邊建筑和行人的安全。因此,如果目擊高層建筑被雷電擊中,沒有必要擔心。
雷雨季節不可忽視防雷電
在我國,除部分經設計評估的低矮建筑物外,絕大多數建筑物(構筑物)均需要按照國家設計標準進行建筑物防雷設計,尤其是高層建筑。沈育祥表示:“我們上海的建筑防雷措施做得很到位,請市民放心好了?!?/span>
但是以防萬一,雷雨季節的防雷電工作不可掉以輕心。雖然打在窗戶上的雷電會通過接地裝置立即引入大地,沈育祥仍然建議雷雨天氣不要靠近窗戶,更不要用手去摸窗框。安坐家中時,應盡量不使用連接電源的電腦,也還是不要接打電話。
在廣大農村地區,由于室外沒有任.何避雷設施,更容易遭受雷擊,導致人員傷亡。因此在春夏季雷電活躍期間的雷雨天氣,大家應盡可能避免在空曠場地活動。假若一時躲不開,也盡量做到不要貼臨高聳的樹木、電線桿、金屬欄桿等,保持至少4-5米的距離。
以上所述,希望對了解避雷針、雷電的讀者有一定的幫助了解。